找到相关内容88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

    “隶名于开元寺”,选择此地、此寺来扩展自己的影响,推进自己丛林建设的步伐,巩固自己的弘法基业,可谓高瞻远瞩,别有怀抱。马祖在开元寺弘法长达近二十年之久,以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之独特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4666364.html
  • “生产化”与“学术化” ——巨赞法师的现代新佛学思想及其实践

    动员的步伐,物质方面就统制生活,实行像佛家的苦行主义。老实说,只有苦行才是牺牲的表现,才能实际做救亡工作。”  正是这种救国救亡运动的迫切要求,使巨赞法师萌生了组织佛教界的观念,自觉而不自觉地继承了太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3766421.html
  • 论黄教在卫拉特中的勃兴

    是红教)加以排斥。故《卫拉特法典》的出现,不仅巩固了黄教在卫拉特中已取得的优势地位,而且此举必然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黄教发展的步伐,造成了深远的影响。  当然,作为一种意识形态,原来流布过的藏传佛教红教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1266792.html
  • 千呼美人来照影——如何与佛菩萨相应

    也是安步从容,想想我们平常人行路逛街的酸累不适,甚至遇事匆忙而气急败坏的凌乱步伐,何谓“足根满足相”与“足安平相”也就不言而喻了。  此外佛足尚有“足趺高好相”,一般人脚背平铺无力,佛趺则突起如丘,显露...

    叶柏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1067305.html
  • 试论传统文化中的禅精神

    试论传统文化中的禅精神  沈诗醒  文化,生来就有旅行的嗜好。在没有文字的年代里,它跟着人类在地球上到处转了一圈后,又偕人类的文朋步伐,漫游着来到了不同国度的民族中,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开始了新的起点。  一、“软体”文化  文化是流动的,它从来也不受任何框架的约束。自从有了人类,文化便伴着不同种族的生存条件发展起来。  文化的形成,不可少于血缘,地缘,人缘这三者的组合。血缘是代代相续的生命遗传,...

    沈诗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1367832.html
  • 慈悲(海涛法师选辑)〔2〕

    囚犯集中营,不要有如果我们不放,他们便不会去抓的想法。 ◎放生,正是佛陀亲口告诫我们长养慈悲灭罪消愆的最好方法。 ◎跟随佛陀,跟随历代诸祖大德,跟随善知识的步伐,努力实践,终生不悔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067896.html
  • 萨迦班智达生平、事业简介(1)

    之故,正如他自己所说:“骏马观其步伐即知,大象一上战场即知,金银进炉熔炼即知,贤者著述格言即知。”因其心藏奇有之事迹,故著有许多无垢之论典。此论典分为二种,总论有《用世间善法之方宏扬正法之道》、《所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067945.html
  • 导师对基督教的批判(中)

    ,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迷执。纵使起步时还无法达到“悲智交融”的境地,可是已经迈出了步伐,最起码也已经少分体认佛法的缘起──只要能体会到众生彼此间因缘的相关性,视野就会比较开阔,做出来的事也就比较不会那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5368123.html
  • 我国宗教立法的回顾与思考

    难以适应宗教工作形势发展的要求。随着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步伐加快,制定一部综合性宗教行政法规,已经势在必行。一些地方制定综合性宗教法规积累的经验,以及对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”认识的深入,也为制定综合...

    王作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0168422.html
  • 于上海玉佛禅寺禅学讲座备课笔记

    生活,离了世间法,禅修断证便成了无的放失。所以,我们深刻地意识到,佛教要适应当前的社会,要适应当前大众学佛修行的需要,要契理契机地弘扬佛法,利益众生,必须调整我们的步伐,大力提倡人间佛教,提倡在生活中...

    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23669359.html